芳綸纖維是由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PPTA)的液晶溶液經干噴濕紡工藝成型而制得,按分子結構稱為“芳香聚酰胺纖維”,美國商品名為Kevlar纖維。早在1968年美國杜邦公司就開始了芳香聚酰胺樹脂的合成及成纖工藝研究,于1972年杜邦公司實現了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纖維的工業化生產,稱為B纖維,規模為2000噸/年,1973年改稱為Kevlar纖維。芳綸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抗張強度280kg/mm2,模量為6480 kg/mm2(kevlar 29)和13300 kg/mm2(kevlar 49),斷裂伸長率為2.3~4.0%,比重輕(d=1.44g/c m3),而且耐高溫(可在250℃以下使用)。
芳綸纖維主要應用于飛機、火箭、導彈等航空、航天等器具中使用的復合材料,此外還用于汽車、船舶、防彈衣、滑雪板等應用領域的復合材料,以及繩纜,耐高溫過濾材料等。
碳纖維是以合成纖維或人造纖維為原料,在張力下經熱處理預氧化成不熔纖維,進 一步在惰性氣氛下高溫燒制碳化(或稱石墨化)而成。其原料主要有聚丙烯腈纖維(PAN),粘膠纖維和瀝青纖維(Pitch).碳纖維技術于1959年首次出現于美國,1964年英國人對碳纖維技術進行了重大改進,形成了現在的碳纖維工業技術。碳纖維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抗張強度為360-720 kg/mm2,模量為2.4萬-3萬kg/mm2,斷裂伸長率為1.5-2.0%,耐高溫(可在380℃左右使用), 但比重稍高于芳綸 (碳纖維比重為1.76-1.8g/c m3).碳纖維主要應用于飛機,火箭,導彈,衛星等航空航天器具中使用的復合材料,也可用于賽車,船舶,防彈衣,滑雪板,釣魚桿,網球拍等需要高強度力學性能用品的制造。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纖維的制造技術國際上出現于1978年,國內于1985年左右開始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成纖技術研究。現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分子量為100萬-500萬)是采用凝膠紡絲-超高倍牽伸技術制備的,目前此技術在國內已工業化。商品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性能為:抗張強度2.4-3.8GPa/mm2,抗張模量88-166GPa/mm2,斷裂伸長率2.7-3.6%,比重0.97-0.98 g/c m3。但其熔點在150℃左右,因此使用溫度在100℃以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主要用于制作防彈衣,降落傘,強力繩索,高級包裝材料等。也用于制造使用溫度較低的復合材料。
國內還未見工業化的聚苯并噻唑(PBT)纖維和芳香族聚酯纖維。
特種纖維具有重要的軍事用途,其制造技術及研發情況,均屬各國技術保密內容。但進一步提高特種纖維的性能,改進特種纖維的制造工藝應是它們的研發趨勢。
【導濕快干纖維】
以往多以棉等親水性原料制成舒適性面料,利用此類纖維的吸水性吸去皮膚上的汗水,但是吸足汗水而濕透的內衣織物會粘附在皮膚上也使人不舒服。
導濕性針織物,它能把皮膚上的汗水快速從織物內層引導到織物外表,并散發到空氣中去,保持貼身層處于干燥,同時面料又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彈性。因此,現在已形成了為運動服、T恤和內衣開發新型導濕快干面料的市場趨勢。
目前導濕快干型纖維主要有:Dupont公司的Coolmax(四溝槽)、日本東洋紡的Triactor(Y型截面,)、日本三菱公司開發的具有良好吸濕性能的微孔聚酯纖維和日本"鐘紡"合纖公司開發的吸汗速干Y型截面滌綸絲等,我國儀征化纖也開發了COOLBST導濕快干纖維。
【 竹纖維 】
竹纖維是以竹子為原料的新型纖維素纖維,包括竹原纖維和竹漿纖維。竹原纖維是通過對天然竹子進行類似麻脫膠工藝的處理,形成適合在棉紡和麻紡設備上加工的纖維,生產的織物真正具有竹子特有的風格與感覺;竹漿纖維則是以竹子為原料,通過粘膠生產工藝加工成的新型粘膠纖維,在顯現粘膠纖維特性的同時,也體現出竹子特有的有手感柔軟、滑爽、懸垂性好、飄逸、涼爽等優點。
在我國由于竹子的資源非常豐富,因此對竹纖維的開發,將開辟一個纖維領域廣闊的空間。
目前,我國的竹纖維開發走在了世界前列,其中竹漿纖維已經形成工業化生產,并已開發出了一批頗具特點的服裝面料。
【 PBT、PTT系列纖維 】
PTT和PBT屬于滌綸纖維,是常用的滌綸PET的同族產品。PTT、PBT纖維與常用滌綸的不同在于這兩種纖維由于聚合體中的軟段成份PTT是丙二醇,PBT是丁二醇,而不是常用滌綸PET的乙二醇。
由于聚合體中軟段成份的不同,使得PTT、PBT纖維的性能與常用的滌綸PET有很大的不同。其一,纖維本身具有彈性,其彈性可與氨綸包覆絲相仿,一般的織物彈性可達20%左右。其二,它們的染色溫度可從常用滌綸的130℃左右大幅下降到110℃左右,甚至對于中淺色可以在100℃內染色。其三,由于纖維本身有良好的彈性,織物的彈性比常用滌綸要好得多。
由于該類產品既具有氨綸類彈性織物的優點,又比氨綸類彈性織物的價格要低;并使織物中具有了滌綸成份,使得織物的尺寸穩定性好,從而受到客戶的歡迎。
【Modal(莫代爾)纖維素纖維】
Modal"纖維的原料采用歐洲的櫸木,經打漿、紡絲而成,原料100%是天然的,對人體無害,能自然分解,對環境無害。
莫代爾"MODAL"織物的特點:
1、 莫代爾的特點是將天然纖維豪華質感與合成纖維的實用性合二為一。具有棉的柔 軟、絲的光澤,麻的滑爽,而且其吸水、透氣性能都優于棉,具有較高的上染率,織物顏色明亮而飽滿。
2、 莫代爾可與其他纖維混紡,如棉、麻、絲等以提升這些布料的品質,使面料能保持柔軟、滑爽。
3、 莫代爾織物經過多次水洗后,依然保持原有的光滑及柔順手感、柔軟與明亮。
4、 由于MODAL纖維的優良特性和環保性,已被紡織業一致公認為是21世紀最具有潛質的纖維。
【新型纖維Tactel】
"Tactel"纖維是杜邦公司生產的自身具有彈性和異型截面形狀的尼龍66纖維,因此,這種纖維織成的面料具有很好的吸濕排汗功能和一定的彈性。
Tactel與棉、滌交織混紡,經染整加工而成的高檔服裝面料,具有較佳的舒適與透氣性和抗撕裂強度,色澤鮮艷有光澤、手感柔軟、滑爽、外觀華麗,是制作夾克、休閑時裝和運動裝的最佳面料。
【超細復合纖維】
超細復合纖維是化纖領域的最新成果,由于其獨特的柔軟性、懸垂性、透氣性和吸濕性,已博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其產品在80年代定位于高檔次、高價位,自90年代以來,超細復合纖維及產品在品種和產量上得到了迅速發展,產品市場正在迅速擴大。
利用超細復合纖維開發的典型產品有仿麂皮、仿真絲、第二代人造革、防水透氣超高密織物及高性能清潔布,保溫、過濾、吸液和離子交換等材料。
目前,日本、美國、歐洲地區均已工業化生產,近年來,臺灣省、韓國、儀征化纖等相繼開始生產超細復合纖維及其織物,產品已趨于中檔化。典型的超細復合纖維有菊瓣型復合纖維和海島型復合纖維。
【PLA聚乳酸纖維】
早在80年代就有設想:將來玉米將不再僅僅作為糧食而存在。今天,這種設想已變為現實。美國糧食公會和卡吉爾?道Cargill-Dar聚合物公司與日本鐘紡纖維公司共同推出了一種新型的環保纖維--由玉米制成的聚乳酸纖維PLA纖維。
在過去的兩年間,卡吉爾?道聚合物公司開發了能從玉米中產出PLA纖維的工藝,并由鐘紡纖維公司聯合島津制作所共同開發出了商品名?quot;LACTRON"的PLA纖維。由于它是由玉米淀粉發酵形成的乳酸為原料,經脫水反應制成的聚乳酸溶液紡絲后所制成的可生物分解的合成纖維,所以"LACTRON"又被稱為"玉米纖維"。
由于PLA纖維不使用石油等原料,又能用生物分解,故不必擔心環境受到污染。PLA纖維的燃燒值較低,幾乎與紙相同,而且燃燒后不會生成氮的氧化物等氣體,對垃圾焚燒爐的損害也比較輕。其實此種纖維可回收后作為土壤改良劑再利用,據日本《纖維科學》雜志介紹"LACTRON"的初始原料淀粉再生循環周期短,為1-2年。
"LACTRON"的纖維形態有單絲、復絲和切斷纖維等,可用于紡紗織物和非織造布。它在衣料上可作內衣、運動衣等。目前,日本鐘紡纖維公司已將PLA纖維與棉、羊毛混紡,或將其長纖維與棉、羊毛或粘膠等生物分解性纖維混用,紡制成衣料用織物,生產具有絲感外觀的T恤、茄克衫、長襪及禮服。這些產品有優良的形態穩定性,如與棉混紡,幾乎與滌棉具有同等的性能,處理方便;光澤較滌綸更優良,且有蓬松的手感;與滌綸同樣富有疏水性,對皮膚不發粘;如與棉混紡做內衣,有助于水份的轉移,不僅接觸皮膚時有干燥感,且可賦于優良的形態穩定性和抗皺性;經測試,"LACTRON"編織布對人體皮膚無任何刺激性。
【"天絨"纖維:大豆蛋白纖維】
大豆蛋白纖維是以將大豆浸出過油的廢粕為原料,利用生物工程新技術,把豆粕中的球蛋白提取提純,通過助劑、生物酶的作用,使提純的球蛋白改變空間結構,再添加羥基和氰基高聚物,配制成一定濃度的蛋白紡絲液,經熟成后,用濕法紡絲工藝紡成單纖0.9~3.0dtex的絲束,通過醛化穩定纖維的性能,再經過卷曲、熱定型、切斷即可生產出各種長度規格的紡織用高檔纖維。
大豆蛋白纖維可稱上新世紀的"綠色纖維"。它主要原料為來自于自然界的大豆粕,原料數量大且具有可再生性,不會對資源造成掠奪性開發。在大豆蛋白纖維生產過程中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由于所使用的輔料、助劑均無毒,且大部分助劑和半成品纖維均可回收重新使用,而提純蛋白后留下的殘渣還可以作為飼料,其生產過程完全符合環保要求。大豆蛋白纖維既具有天然蠶絲的優良性能,又具有合成纖維的機械性能,它的出現既滿足了人們對穿著舒適性、美觀性的追求,又符合服裝免燙、可洗穿的潮流。
用該種纖維織成的織物有以下特點:
1、外觀華貴:服裝面料在外觀上給人們的感覺體現在光澤、懸垂性和織紋細膩程度三個方面。大豆蛋白纖維面料,具有真絲般光澤,非常怡人,其懸垂性也極佳,給人以飄逸脫俗的感覺,用高支紗織成的織物,表面紋路細潔、清晰,是高檔的襯衣面料。
2、舒適性好:大豆蛋白纖維面料不但有優異的視覺效果,而且在穿著舒適性方面更有著不凡特性。以大豆蛋白纖維為原料的針織面料手感柔軟、滑爽、輕、如真絲與山羊絨混紡感覺;其吸濕性與棉相當而導濕透氣性遠優于棉,保證了穿著的舒適與衛生。
3、染色性好:大豆蛋白纖維本色為淡黃色很象柞蠶絲色。它可用酸性染料、活性染料染色,尤其是用活性染料染色,產品顏色鮮艷而有光澤,同時日曬、汗漬牢度又非常好,與真絲產品相比解決了染色鮮艷與染色牢度差的矛盾(真絲產品日曬、汗漬牢度極差,很容易掉色)。
4、物理機械性能好:該種纖維的單纖斷裂強度在3.0cNdtex`1以上,比羊毛、棉、蠶絲的強度都高,僅次于滌綸等高強度纖維,而纖度已可達到0。9dtex。目前,用1。27dtex的棉型纖維在棉紡設備上已紡出6dtex的高質量紗,可開發高檔的高質高密面料。由于大豆蛋白纖維的初始模量偏高,而沸水收縮率低,故面料尺寸穩定性好。在常規洗滌下不必擔心織物的收縮,抗皺性也非常出色且易洗快干。
5、保健功能性:大豆蛋白纖維與人體皮膚親和性好且含有多種人體所必須的氨基酸,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在大豆蛋白纖維紡絲工藝中加入定量的殺菌消炎作用的中草藥與蛋白質側鏈以化學健相結合,藥效顯著且持久,避免了棉制品用后整理方法開發的功能性產品藥效難以持續的缺點。
大豆蛋白纖維的出現填補了我國作為紡織大國在紡織原料開發方面的一項空白。它的出現必將在棉紡、毛紡、絹紡領域掀起新產品開發的浪潮,對紡織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牛奶絲" 】
所謂"牛奶絲"是根據天然絲質本身所含蛋白質較高的原理,將液態牛奶去水、脫脂、加上揉合劑制成牛奶漿,再經濕紡新工藝及高科技手段處理而成,是繼第一代天然纖維與第二代合成纖維后的第三代新型纖維。它比棉、絲強度高,比羊毛防霉、防蛀性能好,還有天然的抑菌功能。
牛奶絲針織品屬于天然織物,又含有豐富蛋白質,因此它的吸水性、透氣性較一般針織品優越,與人體接觸不會發生不良反應,更不會像一些化學纖維織物使穿著者有發癢等過敏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