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造板工業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改革開放使我國人造板工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30年間,我國人造板工業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實現了由傳統加工業向現代工業的轉變,從無到有不斷壯大,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種類不斷增加,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質量不斷提高,至2007年底,我國已有人造板企業達6000多家,生產規模每年達9000萬立方米,成為世界人造板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
發展成就
1978~1990年是人造板工業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轉型期,我國相繼引進國外人造板成套設備,重點建設了一批人造板骨干企業,在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國產設備的開發和生產,人造板產量大大提高,年產量從62.5萬立方米增長到245萬立方米,年均增長24.3%,為行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進入90年代后,我國民營經濟的迅速崛起和海外資本的進入,推動我國人造板行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2000年產量突破2000萬立方米,年均增長速度達到65%。
跨入新世紀以來,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帶動了人造板工業持續、高速增長。2007年,人造板產量高達8839萬立方米,是2000年產量的4.41倍,年均增長48.8%。
膠合板近10年來,受市場和原料的影響,產量有起有伏,但總體上保持年均30%的增長速度。到2007年底,全國共有規模以上膠合板企業5000多家,生產能力為每年4000萬立方米,生產原料以進口闊葉材和國產速生材為主,大部分企業集中在江蘇、山東和河北省。我國膠合板產量和出口量在世界排名第一,2007年生產3561.6萬立方米,進口30.6萬立方米,出口878.2萬立方米,出口額35.8億美元,進、出口量分別比2006年提高5.76%和22.91%,主要出口國為美國、日本、英國和韓國。
纖維板我國纖維板生產經歷了硬質纖維板和中(高)密度纖維板兩個階段。90年代初,擁有硬質纖維板企業550家,年產量近200萬立方米。到90年代后期,受家具和地板市場需求的強力拉動,中(高)密度纖維板增速超過了膠合板和刨花板同期增長速度,逐步替代了硬質纖維板產品。現有中密度纖維板生產線684條,設計年生產能力3294萬立方米,分布在20多個省區,生產能力排在前10位的省區占全國總生產能力的75.6%。2007年纖維板產量2729.8萬立方米,進口60.5萬立方米,出口304.4萬立方米,出口額10.86億美元,進、出口量分別比2006年提高了56.34%和70.75%,主要出口國為沙特阿拉伯、美國、韓國和土耳其。
刨花板生產企業600余家,年生產能力800多萬立方米,進口生產線集中在福建、廣東、江蘇和吉林省。我國刨花板生產在“八五”期間增長較快,“九五”期間增速減緩。近幾年,通過技術改造和新項目建設,產量大幅回升。2007年產量829.1萬立方米,出口11.9萬立方米,進口34.1萬立方米,主要進口國為泰國、馬來西亞、德國和奧地利。
其他人造板主要包括細木工板、竹材人造板、秸稈人造板和功能型、結構性人造板等,其中細木工板近幾年來一直呈上升趨勢,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潛力。2007年其他人造板總產量1718.1萬立方米,其中細木工板1324.1萬立方米,進、出口比2006年分別提高了14.6%和23.6%。
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繼續推進的重要歷史時期,人造板行業也面臨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時期,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從“兩防”(防過熱、防通脹)改為“一保一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將有利于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人造板行業發展。
我國人造板行業的發展已經不是速度問題,而是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問題。企業并購、資產重組將是今后3、5年內我國人造板行業發展的一大特點,雄厚的產業基礎、完善的產業鏈、成熟的工人隊伍、一批名牌產品、一支優秀的企業家隊伍,都將是推動人造板行業持續、穩步、健康發展的動力。預計今后我國人造板工業的發展將呈現以下趨勢:一是注重原料林基地建設,實現林板生產一體化;二是技術進步加快,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日趨合理,整體質量進一步提高;三是注重規模效益,大型人造板生產企業或企業集團不斷涌現;四是結構性板材需求量上升,非木質人造板發展加快;五是注重循環經濟發展,環保型板材開發和城市木質廢料的回收利用快速增長。
今后10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發展的機遇依然大于挑戰,而人造板行業正處在以增強核心競爭力為基礎的戰略轉型期,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將成為人造板企業改革與發展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