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地区一二三色|亚洲无吗在线|国产露脸ⅹxxxⅹ高清hd|久久久久香蕉视频|蜜臀亚洲精品国产aⅴ综合第一

天天潔環保網
 
理念與行動有多遠
 
來源:中國電子廢料網        發稿時間:2010-02-05 10:36:32        發稿編輯:幻境

  循環經濟理念從接觸到認知,再到普及,正在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在頻繁接觸有關這個理念的思想與種種事物后,總是產生一種疑慮,甚至是質疑:循環經濟到底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改變?不可否認的是,該理念的認知與推廣是從社會的精英人士、高層人物開始的,并不屬于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草根文化,然而該理念的  最終落腳點卻恰恰是:千千萬萬的百姓要用行動去詮釋“循環經濟”理念。

  看來這將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因為我們沒有任何指標和體系去衡量理念變為行動的標準,我們也沒有任何有關對百姓有步驟、有計劃、有規律的去落實和宣傳的規劃。今天給大家發些節能燈,明天給大家印些宣傳冊,后天搞一個Party(展會),這樣星星點點的行動到底有多少效果可言呢?

  鳩山由紀夫即位日本首相前夕,就環境問題提出了到2020年,日本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比1990年減少25%的目標,而目前日本的溫室氣體排出量比1990年增加了9% 。日本溫室氣體排出量的曲線目前還在爬坡,處于上升階段,12年內要跌至基準線以下,而且要跌到0~基準線之間75%高的位置,降幅是比較大的,日本經濟界人士大多認為這個目標難以實現。鳩山由紀夫為什么敢于挑戰這樣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其依據與將要采取的措施我們并不完全清楚,但他肯定會看到在環保問題上日本具有的廣泛群眾基礎,就算目標定得高了,人們也會去努力。公眾的環保意識高,這是日本的重要優勢。

  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詞就是“ECO”(環保), 他們不僅把ECO常掛嘴邊,而且落實到行動。可以這么說,在日本即刻發動一場環保為主題的群眾運動是可行的,政府、企業、個人互相配合,形成一條環保之鏈,日本的效率恐怕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相比之下,我們卻時常把一些理念掛在了嘴邊,而且只掛在了少數人的嘴邊,發動一場運動總是顯得有些“身單力薄”。我國政府很早就認識到了節能的重要性,早在1979年10月,就由國務院批準從當年開始建立全國性節能宣傳活動制度,每年11月組織全國“節能月”活動。10多年后,在1990年國務院第六次節能辦公會議上又確定舉辦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從1991年開始,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每年舉辦。掐指算來,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節能宣傳周活動迄今已經19年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全國節能宣傳周的主辦方越來越強大了,現已發展成為由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科學技術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8大部委聯合主辦的盛事。

  每當6月,各地宣傳節能的活動都搞得像夏季的天氣一樣熱烈。通過這種年復一年的活動,許多中國人終于記住了這個活動,但好像僅僅是記住了這個活動。一年一次的節能周畢竟只開7天,注重的是宣傳造勢。撤去五顏六色的展板,人們剛剛留下的節能意識仿佛也隨之淡去,沒有資料顯示出人們在行為上有任何改變。汽車限行這樣的舉措也只是在個別城市中實行,那主要還是注重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節能周的活動就像風拂過,風過云散,人們又過著以往的生活。

  鳩山提出減排目標后,經濟界人士就算了一筆帳,這一環保目標分化到家庭,意味著每個家庭最多要為此多支出650萬日元,這筆支出要用于把太陽能發電技術引進到戶,購買節能冰箱、節能空調等家電以及節能環保汽車等。我們不禁會心存疑問,我們國家對節能產品又是補貼,又是優惠的,推行起來還不是很順暢,那日本民眾就會有那么高的環保意識?

  但事實確實如此,平時多數日本人很自覺地從細微處著眼實踐著ECO(環保)精神。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很多日本人上飯館吃飯,自己帶筷子,不用店里的一次性木筷。主婦們上超市買東西,帶上買的或者自己縫制的ECO購物袋,不用店里的袋子。商家也鼓勵這一做法,對于自帶袋子的顧客,發給積分卡,積分達到一定的分數后,發給購物券之類的東西。日本每個家庭的垃圾桶也很多,有四五個,如廚房垃圾、不燃燒垃圾、瓶瓶罐罐垃圾、資源垃圾(報紙雜志等)等,都需要用不同的垃圾桶裝。最重要的是這已是每個日本家庭常年的習慣動作了。

  在京都,市役所開設的ECO超市不賣罐裝和瓶裝的飲料,人們需自己帶杯子來買飲料,賣便當不附送筷子和袋子。這個超市內的照明設施使用省電的LED燈具,這種燈泡很小很輕,使用壽命可達10年以上,只是價格較貴,今年3月剛上市時價格是1萬日元,是普通燈泡價格的十幾倍,但到6月,價格就下降了一半,廠家表示今后還要降價,讓LED燈具深入普通家庭,為家庭ECO做貢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還有ECO檢定考試,是由東京商工會議所主辦的,一年兩次,各行各業的人士參加,其中以制造業、服務業人員和學生為多。有些企業出資讓員工參加考試,為的是培養企業環保方面的專業人才。大學生有了ECO檢定合格證書,找工作就多了成功的砝碼。考試內容是政府發布的環境白皮書、循環型社會白皮書以及與環保有關的時事。

  看到了日本環保理念踐行的廣泛群眾基礎,我們便不難理解鳩山的自信并非信手拈來。

  日本這些點點滴滴的行動在我們看來,可以稱之為“奇”,是大多數中國老百姓眼里的“新鮮事”,但不正是我們所希冀出現的局面嗎?試問,批準建立全國性節能宣傳活動制度30年了,全國范圍內開展節能宣傳周活動迄今也有19年了,我們還要堅持多少個30年、19年才能換得這樣的局面?我們的政府、我們的精英人士可曾思量過,日中交流常年不斷,從一衣帶水的日本為何就沒有學個“一招半式”回來呢?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是該關注的時候了。

  我們不得不佩服日本廣泛的群眾基礎,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需要一個過程,我們國家亟需一個過程來打好群眾基礎。不否認我們的努力,我們的進步,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有這樣的一個目標,我們是否明確了努力的方向,是否有個規劃,如果沒有,幾年過去了,十幾年過去了,我們可能還是現在的狀況。群眾基礎是推動循環經濟的重要保障和支撐,循環經濟理念更是要轉化為億萬中國人的自覺行動,才能挺起中華的脊梁,實現我們的世紀之夢。